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



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

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





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這陣子我超喜歡往外面跑~

出去玩囉~

不論是出門運動或開車車旅行

都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呀!

不過人出門在外,總是有些雞絲投要準備好~

大部分的生活用品網購

我都習慣在金石堂找,一來是說

品質不錯、推薦跟折價也很讚~

而且我還有另外在用折價券

買起來就是整個省省省啦!

跟大家推薦最近入手不錯用的

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

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點進去或往下看

詳細資料噢!

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網

加入line@團就可以用囉~超方便Der!



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《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》



      「日本第一流小說家」 「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」的精彩交鋒!








    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《1Q84》上市12天狂銷百萬冊,刷新日本紀錄。他本人更是屢次問鼎諾貝爾文學獎,書迷遍及全球。








      為什麼村上的小說如此迷人?他到底寫中了現代人心中的什麼?身為村上書迷的榮格心理學者河合俊雄,嘗試以心理學來探究這個問題。








      河合俊雄說:「榮格心理療法的世界重視夢與意象,許多時候與現實或常識是不相同的。這和村上春樹所描繪的事物非常呼應。」而做為村上春樹的讀者,往往能經由流暢易讀的小說進入與現實不同的次元,觸碰到人們共同的基底而轉化自己,這或許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。








      在《1Q84》裡,急著脫離高速公路塞車、趕赴任務的主人公青豆,決定聽從計程車司機的建議,從消防梯下降到地面。下車前,司機意味深長地說:「不要被外表騙了,現實經常只有一個。」但當青豆回到地面,卻進入另一個「現實」:月亮有兩個、警察配槍變了......《1Q84》自此往返於「超越性」與「人間現實」之間,開啟了壯闊的冥想。








      繼承父親河合隼雄的衣缽,河合俊雄以榮格派心理學與歷史視野,從故事/夢境內在的角度,解析《1Q84》及《黑夜之後》、《發條鳥年代記》等不同時期村上作品,並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說作為參照,步步推敲出《1Q84》跨越後現代性的精神內涵。








      透過本書,你將在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詮釋中,發現日本第一流小說家佈局中的心靈厚度與力量!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專文推薦








        賴明珠/村上春樹作品中文版譯者




        劉黎兒/旅日作家、文化觀察家








        共同推薦(按姓氏筆劃排列)








        王浩威/作家、精神科醫師




        申荷永/中國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分析教授




        呂旭亞/呂旭立文教基金會董事、諮商心理師、榮格心理分析師)




        洪素珍/台北教育大學諮商心理學系副教授




        鄧惠文/作家、精神科醫師




        賴明亮/成功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、台灣榮格發展小組成員




        魏宏晉/北京大學哲學博士、榮格作品譯者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        河合俊雄(Toshio Kawai, 1957~)

        河合俊雄為京都大學教授、榮格分析師。1957年出生,其父為日本已故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。河合俊雄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,於1987年取得蘇黎世大學博士學位,並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。

        他目前亦身兼國際分析心理學會(IAAP)副理事長、日本榮格派分析家協會副會長、河合隼雄財團代表理事。近二十年來,陸續從事多項日文版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。他的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、德語及日語版發行。

        河合俊雄的研究領域是臨床心理學,除了探討心理治療範疇中的各種心理問題,他的興趣更在於研究心理治療的文化與歷史背景。在這樣的導引下,他十分關注心理治療如何反映當代的意識。

        身為一個榮格分析師,河合俊雄採用榮格的「形象」概念來工作,近年來,他對於心理治療中的辯證更感興趣。在方法論上,他除了採用個案研究,也納入文學的調查和研究,並正在尋找一種超越敘事的研究方法。

        個人著作包括《概念の心理療法物語から弁証法ヘ》(1998)、《ユング魂の現実性》(1998)、《心理臨床の理論》(2000)、《村上春樹の「物語」─夢テキストとして読み解く》(2011)、《ユング派心理療法》(2013)。









      運氣不好時如何轉運







     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  • 推薦序一 透過心理學家之眼解讀村上春樹賴明珠




        推薦序二 邂逅村上春樹的深層世界劉黎兒








        第一章 序言──故事與心理學




        1、故事與另外的世界




        2、故事與夢




        3、村上春樹與心理學




        4、內在的閱讀──故事與夢的閱讀方式




        5、《1Q84》的特殊性




        6、村上春樹世界的變遷




        7、故事的個別性與兩義性








        第二章 自立與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1、三種時間性




        2、十歲




        3、心理學與十歲




        4、文學與十歲




        5、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6、解離(detachment)與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7、父母親與共同體的特殊性








        第三章 解離與遭遇




        1、現代意識與繫絆




        2、孤立




        3、遭遇




        4、責任的迴避




        5、作為定點的身體




        6、個人的解離、世界的解離




        7、後現代意識








        第四章 後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1、《人造衛星情人》與《黑夜之後》




        2、《三四郎》與《人造衛星情人》1──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3、《三四郎》與《人造衛星情人》2──後現代意識




        4、後現代意識的諸面向




        脫離共同體/無可取代性與任意性/全體性與部分




        /意義與圖標(icon)/自我關係與置換/界線的不存在




        5、村上春樹與當代的意識








        第五章 神話的世界及其喪失




        1、前現代(pre-modern)與後現代(postmodern)




        2、前現代的世界──littlepeople與空氣蛹




        3、水平的關係與垂直的關係




        4、物的靈魂之喪失




        5、《發條鳥年代記》中前現代的世界與喪失




        6、神話世界的喪失




        7、犯罪化的前現代




        8、前現代的妖魔化與現代意識








        第六章 超越的反轉與結婚的四位一體性




        1、轉折點




        2、殺害與愛──前現代與後現代




        3、浪漫的愛與不在的定點




        4、不在與承諾




        5、神聖的配對




        6、與超越的交叉──結婚的四位一體性




        7、與《發條鳥年代記》的四位一體性之相異處








        第七章 人間的愛與故事──心理學的差異




        1、超越性的陷阱




        2、心理學的差異──從神到人間的愛




        3、人間之愛──現實的繫絆與排他性




        4、人間愛的達成




        5、自覺到心理學的差異的作家




        6、朝向現實的逃避








        第八章 超越性之排除與殘餘




        1、人間之愛與超越性之排除




        2、第三項──孩子




        3、神之子的轉生




        4、第三項──牛河




        5、欲望的三角形




        6、第三者與超越性事物




        7、超越性的殘餘








        第九章 存在的逆轉




        1、來自人與來自神




        2、前現代與當代的世界觀




        3、降落到地面




        4、現實的發現




        5、不是家人的家人




        6、過去的發現──《1Q84》




        7、作為模擬(simulation)的現實




        8、作為靈魂的行動之現實








        第十章 再次回到故事




        1、被隱藏的故事




        2、儀式與故事




        3、故事之中的故事




        4、故事的反轉




        5、故事的二重性








        後記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【推薦序一】








      透過心理學家之眼解讀村上春樹




      賴明珠/村上春樹作品中文版譯者








      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什麼如此吸引人?作品會受歡迎,有各種不同的原因,只提及深入淺出,還不足以完全說清。








      當讀者看完村上春樹的作品之後,會一再回想書中的情景,留下一堆問號:為什麼會這樣?為什麼會那樣?就像黑盒子一樣。其實村上的作品表面上容易閱讀,內容卻充滿謎團。








      從來沒有一個作家像村上春樹那樣,作品引起這麼多人的討論和研究。在日本,許多作家和學者紛紛出書,從各個角度研究他的作品。








      在《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》一書中,村上提到寫小說有很大程度是自我治療的行為。寫小說,就像在做角色扮演的遊戲。








      村上春樹很少接受媒體採訪,或和文壇人士交往,卻十分尊崇心理學家河合隼雄。村上在美國寫《發條鳥年代記》時,兩人在普林斯頓大學面談過兩次,回日本後,村上又專程到京都拜訪河合先生。在京都的對談內容,詳細收錄在《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》書中,對於故事所擁有的療癒作用,兩人都提出深入的看法。村上曾經說過,河合隼雄是最了解他作品的心理學家。








      河合隼雄在擔任日本文化廳長官時,曾經來台灣,在師大做過沙療法的專題演講。他的著作被譯成中文的有《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》、《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》(心靈工坊),《大人的友情》、《心的棲止木》(天下雜誌)。在台灣心理學界,河合隼雄早已深受敬重。








      雖然河合隼雄已於二○○七年辭世,令人欣慰的是,他的公子河合俊雄教授繼承了父親衣缽,成為日本榮格派心理學的權威,除了擔任京都大學的教授,還做過一系列現代人心理的專題講座,對現代人的煩惱和問題提出了精闢的見解。








      河合俊雄在本書中以心理學觀點,解讀村上春樹的作品,以《1Q84》的故事為核心做深入的分析。他將小說中的人物關係:青豆和天吾之間的愛、深繪里與領導的關係;乃至於人類的男女關係、太陽與月亮的關係,與榮格「婚姻的四位一體性」概念相呼應,和煉金術士及奧義姊妹、王與王妃的圖像相對照,從潛意識分析兩性關係的原型。他也從文化人類學的歷史出發,層層由古代、前現代、現代、到後現代意識觀點,一一詳加分析其中的差異。








      本書也延伸解析了《發條鳥年代記》中失蹤的久美子、後巷的笠原May、間宮中尉的信、動物園發生的事、井裡的穿牆......這些大故事中的小故事、不同人的不同夢境。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中大島女扮男裝的性向,《人造衛星情人》中妙妙和小堇的曖昧關係,還有狗血灑城門的故事,背後有什麼可玩味之處?從《聽風的歌》的冷漠、疏離,到《挪威的森林》的回到現實,再到《黑夜之後》、《1Q84》等不同作品中,故事的發展為什麼出現許多血腥暴力場面,與種種不合邏輯的超越性情節?關於現實與非現實的連結,故事的表層和深層的結構,對於村上作品中種種的不可思議,河合俊雄於本書中一一加以詮釋,令人驚奇連連,耳目一新。








      經由榮格派心理學的轉譯,可以讓讀者對故事的看法、對小說的讀法,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,在重新解讀的過程中,逐漸解開村上春樹小說長久存在心中的謎團。而對於過去認為自己或朋友不可理喻的情緒變化,乃至於周遭人士的種種行為,也能稍微理解;對於善與惡的界定,愛恨糾葛的心理奧秘,或許也能以更客觀、成熟和寬容的眼光,重新包容和面對吧。








      【推薦序二】








      邂逅村上春樹的深層世界




      劉黎兒/旅日作家、文化觀察家








      不管你是村上迷或是村上狂,這本探討村上春樹世界的書都是必讀,因為至今分析村上文學的書,都是從外在來分析的居多,但這次身為榮格派心理學家的作者,則深入村上世界的深層來分析;作為讀者,我們也將此體驗更加深化、內化,不僅理解榮格派遇見村上的反應,也得以反芻村上的作品,下次再度遇見村上時就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;不但會改變我們對村上世界的看法、發現嶄新的意義,甚至引發我們對自己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另一次不同的反思,或許跟村上小說人物一樣不斷發現另外的自己,或許更貼近村上以及本書作者想法、更能跟他們一起當夢想者,而且也模仿他們自我分析一番吧!








      雖然是用榮格派理論來分析村上的物語世界,但作者學識涵養豐富,融會貫通,他也非常流利地運用了歐洲及日本思想史、社會史,乃至民俗人類學、宗教學等觀點來分析村上世界。雖然以《1Q84》為主,但因為《1Q84》非常不同於村上春樹過去的作品,因此從《人造衛星情人》與《黑夜之後》呈現的「後現代意識」開始討論,之後才集中於《1Q84》,也論及《發條鳥年代記》、《挪威的森林》、《舞?舞?舞》等村上各項作品,讓人感受到作者本身是非常熱情的村上迷,讀破村上所有作品後能做出如此透徹的作品內在分析,不論專業的心理學或文學解析功力都非常驚人,超越其他許多從外在來談村上春樹的解說書。








      更令人感動的是,村上春樹的作品能經的起這樣透徹的分析,令人再度感受村上世界內涵的豐富與深奧,在享受通俗小說的輕快外,更明白村上春樹作品描繪了前現代、現代的特質,並且更敏銳、領先時代地捕捉了後現代的許多特徵;也才理解村上世界所以引起全球共鳴的原因所在,也才恍然大悟自己所以成為村上迷的真正原由,因為不論你是生活在怎樣的國度,你都會被村上寫到。








      閱讀此書,自然會有強烈的歷史感或多層複義的世界觀湧現出來,內心深層透過此書不斷被開發,好像作者不是在分析村上作品中的人物內心或大小物語,而是在分析村上讀者的內心世界。








      尤其關於前現代曖昧的特質,或許如村上或本書作者所解釋的,對於此岸彼岸來來往往的古典氣質,是日本至今依然殘存的,也還強烈想要追求、擁有那樣的超越性。讀了本書,就會理解日本人為何在櫻花季時能在墓園鬼魂前飲酒作樂。








      生死界線曖昧,不管時代多麼後現代化,日本人內心還是渴求超越性以及神聖性的事物或世界,而這種需求或許不僅是日本人,而是人類普遍需要的,村上認為這很珍貴,他自己也不斷在體會、書寫此岸與彼岸的交錯;但也因此,遭分解疏離而支離破碎的當代人,才會去加入理論簡陋的新興教團,這讓村上焦慮,苦口婆心地在《1Q84》作了許多獨特的安排,甚至打破禁忌、慣例而親自出面解說、點醒,他顯然不大擔心讀者對圓滿的愛情結局感到違和,但多少擔心讀者無法領會他費了這麼多文字來描繪「想要獲得超越性的人性」,而事實上超越性無法恆常存在,人必須喪失現實的一部分才能獲得超越性,獲得的瞬間就自然會喪失、消失,或遭到排除,沒有任何人為的共同體能真正長久擁有超越性。








      因為此書,讓人更體會到身為小說家,村上春樹的民俗學、心理學乃至歷史學、社會學等涵養如此深厚,同時也感受到心理學是如此接近文學,需要各種領域的充沛知識和思考,才能建構起分析的宏大架構,而每一點又必須非常細密、周到;心理分析本身也極其接近反映時代或人心的創作,分析師跟小說家都同樣要在物理上、精神上進入對象人物的世界裡。








      作者在本書中特別提到,作為小說家的村上與作為個人的村上是不同的,因為媒體和大部分的人會將兩者混為一談,村上春樹因此不太以個人身分受訪或發言;的確如此,我算是很幸運少數獲得專訪村上機會的人之一,就在他剛出版最具後現代意識的《黑夜之後》時,也多少窺見了作為個人的村上;但就像人雖然可能有好幾個自己,或許還是無法真的切割得那麼清楚。








      近年來村上春樹不斷以個人身分(也含有創作者成分)積極發言,像是永遠站在雞蛋的那邊、以「非現實的夢想者」身分而用文字來反核,或是發言支持對香港爭取民主的佔中行動,並將之與柏林圍牆倒塌相提並論,都是讓人尊敬、感激而想大聲喝采的,個人村上的變化,當然也會反映在未來的村上物語裡吧!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摘自「第一章序言──故事與心理學」:



      4、內在的閱讀──故事與夢的閱讀方式




      如果說佛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,都難以解釋村上春樹的作品,那麼有什麼心理學的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對故事產生自覺與反思?關於「隱藏的其他空間」,村上春樹經常指出,在前現代的日本,曾經有過簡單地在此岸與彼岸間來去的存在方式;而自己的小說中,還留存著這樣的存在方式。如果是這樣,那麼現代心理學的工具,就很難處理我們的問題。



      在這個意義下,我認為榮格派分析家 Wolfgang Giegerich 的方法論,很有參考的價值。不論現代的深層心理學,如何把焦點放在潛意識、或是心的幽暗之處,朝向潛意識的途徑,都是從已經確立的自我或主體出發。不僅如此,「潛意識」的存在,正是因為「意識」的確立,才被製造出來的。相對地,Giegerich 的方法論並不是從「自我」這樣外在的立場出發,而是由夢的內在去接近夢; 在方法論上,這是將前現代的存在方式,運用在朝向夢與意象的途徑上。



      在前現代的存在方式中,我們被神話的世界或夢的世界包覆。舉例來說,古代希臘的海神俄刻阿諾斯(Okeanos)其實是環繞著陸地的河流;古代希臘人就生活在被俄刻阿諾斯包圍的世界。又比方在古代日耳曼人的世界觀裡,人類居住的世界稱為「米德加爾特」(Midgard),是由一條巨蛇圍繞起來的領域。被森林包圍的村落,也是同樣的意象。相對地,生活在當代的我們,不但否定、脫離這樣的世界,同時確立自我與主體。



      我們早已不被夢與神話的世界包覆,而是從自我或主體的觀點,眺望這個世界。對於這一點,Giegerich 提出公園與動物園的隱喻。也就是說,在前現代的世界裡,人類被自然(森林、動物等)包圍;現代則是相反,自然被人類世界包圍,人類作為主體,從外側觀看自然,就像公園或動物園。Giegerich 的方法論,就是把已然確立的自我或主體,暫時置入括號之中,進入夢的世界、再一次被夢的世界包圍,試圖從內側去解明夢的意義。有件事必需先聲明,這終究只是自覺地運用的一種方法論,並不是說我們有這樣的世界觀,或是應該回到這樣的世界觀,沒有這個意思。









      編/譯者:林暉鈞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精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  頁數:280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:河合俊雄

        追蹤







      • 譯者:林暉鈞








      • 出版社:心靈工坊

  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  • 出版日:2014/12/12








      • ISBN:9789863570196




  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 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:從《1Q84》的夢物語談起





    arrow
    arrow

    ramosx5441i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